锂電池電極裂化原因及影響
锂电池电极裂化对于电池用户来说是陌生的概念,从电池的开始使用到报废,基本看不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存在电池内部的,是属于电池研究员关注的问题,是属于微观方面的问题。下面就锂電池電極裂化原因及影響做简单的介绍,让大家了解一下。

锂電池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活性顆粒常常經曆許多的不可逆的物理化學和機械過程,比如局部過度充放電,表面結構崩塌,不均勻電極/電解液界面,金屬溶解/沈澱,體積膨脹/收縮,局部溫度波動等。這些副反應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導致活性顆粒內部機械或熱應力、電化學應力的累積,並進一步可誘發裂縫的産生。這種裂紋主要在應力集中以及顆粒薄弱點産生,比如顆粒表面,SEI膜,晶界等。
特別像矽基負極,在充電/放電周期內插入和脫出锂時,體積變化達到270%,這個巨大的體積膨脹會導致矽顆粒的粉碎,以及塗層從銅集流體中分離。特別是,SEI膜會發生持續的斷裂再生成過程,不斷消耗锂離子和活性物質,造成容量持續衰減,循環穩定性變差。
而顆粒內部産生的裂縫會導致顆粒之間接觸變差,顆粒完整性破壞,電子和離子傳輸路徑都會發生變化,導致擴散受限。結果表明,電子和離子在固相的擴散長度伴隨著裂縫的産生而增大。這又會進一步影響電化學反應,可能造成充放電局部不均勻,引起顆粒的二次裂紋。
锂電池電極裂化是影響電池電化學性能、循環穩定性和安全性等的重要因素,其中常見的裂化現象包括:
(1)正、負極電極材料顆粒裂紋;
(2)活性物質顆粒內部晶間破碎;
(3)正極表層分層失效;
(4)負極表面SEI破裂;
(5)正極活性物質相分離;
(6)锂金屬等負極表面枝晶。
充放電過程中,電化學反應在電極表面發生,锂離子從表面脫出或嵌入,多次循環之後活性顆粒表面會出現了十分顯著的相變,锂離子脫出後可能伴隨金屬溶出,材料層狀結構會變成鹽岩相結構,並且這種相結構演變向顆粒內部擴展,形成內部相分離。
在锂離子電池的充电过程中,负极电位不断变负,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金属锂在负极表面沉积的副反应。金属锂持续存在负极的表面,不仅会影响锂離子電池的容量,还有可能会产生危害锂離子電池安全的锂枝晶。金属锂做负极时,枝晶更加严重,负极保护避免锂枝晶成为金属锂电池的研究热点。
上一篇: 锂離子電池热传导原理是什么?
下一篇: 锂電池新型材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