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鎳氫電池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鎳氫電池性能與什麽有關?鎳氫電池性能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正/負極板的基材,貯氫合金的種類,活性物質的顆粒度,添加劑的類別和數量,以及制作工藝、電解液、隔膜、化成工藝等許多方面。
下面就添加劑(Co)、電解液、隔膜以及化成工藝等對電池性能的影響這幾方面進行一下簡要的探討。
1、正極添加CoO對電極性能的影響
將鑽添加到Ni(OH)2電極中,主要是以形成高導電性之CooOH,在活化階段充電過程中,被氧化成CoOOH,從而提高極片的導電性,由于此反應不可逆,因此添加Co對電極的容量並無貢獻。
在Ni(OH)2電極中添加鑽能增加其質子導電性和電子導電性,從而提高正極活性物質的利用率,改善充放電性能和增大析氧過電位,從而降低充電電壓提高充電效率。但是過量的鑽添加不但導致電池成本增加,還將降低放電電位。添加量對正極利用率的影響:添加極少量的(2Wt%)表面未經預氧化的Coo即可獲得較高的正極活性物質利用率,在5Wt%-10Wt%範圍內可獲得最佳的效果。在加入量高于10Wt%後,電池容量反而有所下降,這是由于添加量太高,減少了活性物質的填充量,則電池容量不可能提高,而且亦加大正極制作成本。
鑽加入量對電池大電流放電性能的影響:鑽的加入對改善電池大電流放電性能具有很好的效果,加入量越多,大電流放電性能越好,但加入量過多,成本亦升高越多,且電池容量下降,合適的比例爲5WM%-10W%。
鑽在電活化期間(第一次充電),由于Co(OH)2的氧化電位比Ni(OH2的氧化電位低,這導致在Ni(OH2轉化爲NiOOH之前便形成穩定的Co0OH,既大大降低了顆粒之間的接觸電阻,也大大提高了顆粒與基體的導電性。如果放電結束後電壓不明顯低于1.0V,則CoOOH不再參與電池後續反應,這樣負極就獲得了對應于提供的這一總電荷的預先充電。如果隨後放電使正極的可用容量已耗盡,但由于預先充電的緣故,負極仍然有放電儲備,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電池充電末期負極大量析氫,並保證氫氣複合效率。
2.2電解液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電解液作爲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組成、濃度、數量的多少以及雜質的種類和數量都將對電池的性能産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它直接影響電池的容電量、內阻、循環壽命、內壓等性能。
通過對比發現,電解液一般采用大約7mol/l的KOH溶液(也有以一定NaOH代替KOH的),當然電解液中也有加入少量其他成分如LiOH等的,但對一些雜質諸如碳酸鹽、氯化物、硫化物等均要求較高。
電池的正、負極片只有在電解液中才能發生電化學反應。對于一顆封口的成品電池來說,其中的空間是一定的。若電解液太多,會造成封口氣室空間變小而使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的內壓上升;另一方面,電解液太多造成堵塞隔膜孔,阻止了氧氣的傳導,不利氫氣迅速複合,也會使電池的內壓上升並可能氧化極片致使極片鈍化容量下降,內壓的上升可能造成電池漏液、爬堿、使得電池失效。但若電解液太少,會使得極片不能完全浸漬到電解液,從而電化學反應不完全或者說極片的某些部分不能發生電化學反應,使得電池容量達不到設計要求,內阻變大,循環壽命變短。
應該注意電解液的濃度,以減少濃差電阻。
爲何電池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循環)會出現內阻升高和放電容量降低以及充電效率降低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添加劑Co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會往極片的而導致極片表面的Co含量降低,從而使得極片表面的接觸電阻增大(表現爲內阻上升),從而降低充電效率和析氧過電位,最終導致放電容量下降。
其次,在循環過程中,極片被電解液腐蝕,導致極片粉末松散、脫落或者說接觸不好(粒子與粒子、粒子與基材之間)導致內阻升高,以及過度充/放電致使極片受到損傷。
其三,可能是由于極片膨脹,把隔膜中的電解液擠幹和吸出,由于電化學反應總是從表面開始進行而後再向深層發展,因此導致電化學反應不完全,導致放電容量下降;並由于電解液的匮乏,致使內阻升高(濃差電阻和離子傳導電阻/
遷移電阻升高),充電電位升高,放電電位下降。
其四,可能是由于電解液中的水份在循環或儲存一段時間之後,以某種目前尚不清楚的形式存在,如結晶水、被範德華力束縛、被氫鍵等力所束縛,而不能參與電化學反應(即升高了電解液的濃度),致使電化學過程中離子傳導困難,內阻升高,充電電位升高,放電電位下降,最終導致放電容量下降。
最後,也可能是由于電池在循環或儲存過程中,電解液被重新分配、擴散和滲透到極片的深層中去,致使電極表面的電解液量下降,而電化學反應總是從表面開始進行而後再向深層發展,因此導致電化學反應不完全從而出現一系列的間題。
當然,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過度充/放電,致使電池壓,氫氣/氧氣在出的同時帶出電解液,從而使得電解液幹涸,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解剖開貯存和使用過的電池,會發現電池內部的極板和隔膜紙幹燥(目視),也許是以上所述原因之一或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3隔膜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隔膜作爲電池的正、負極之間的隔離板,首先其必須具備良好的電絕緣性,其次由于它于電解液中處于浸濕狀態,其必須具備良好的耐堿性;並且要有良好的透氣性等。因此我們應當選用在較寬廣溫度範圍內(-55℃-85℃)保持電子穩定性、體積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對電子呈高阻,對離子呈低阻,便于氣體擴散盡量薄的隔離板。
隔膜性能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電池的循環壽命和自放電狀況。
隔膜在循環過程中逐漸幹涸是電池早期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隔膜的吸堿量、保液能力和透氣性是影響電池的循環壽命的關鍵因素。隔膜的親水性可保證良好的吸堿量和保液能力;而憎水性可提高隔膜的透氣性。隔膜變幹與下列因素有關:
1)隔膜本身性質的變化如:吸液速度和保液能力變差;
2)極片在充放電過程中發生膨脹將隔膜中電解液擠出和吸出;
3)電極表面活性和氣體複合能力變差,電池過充時正極産生的氧氣未能快速複合掉,造成電池內壓升高,達到一定壓力後從安全閥濁壓而造成電解液損失。
电池的自放电也与隔膜有关。有人认为:鎳氫電池中镍电极的活性物质与氢气发生反应是MHNi电池自放电的主要原因(微短路也是原因之一):
NiOOH+1/2H2→Ni(OH)2其中的氫氣是由于過充電靜置後,儲氫合金釋放出其中的部分氫原子複合而成,因此我們需要有較好透氣性的隔膜板,此處的透氣性並不是指通透氣體而是指能通透協帶氫或氧原子的離子的透氣性。電池不過充或不充飽可降低漏電率,目前不少廠商的電池充飽電後靜置30天持電率可超過70%(常溫常壓狀態)。
當然,隔膜紙除了以上所述的條件外,還應當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韌性,以保證電池在卷繞和極片膨脹時不至于斷裂。
2.4熱和電活化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采用封口化成工艺的鎳氫電池在活化初期及大倍率充电时内压过高,造成电池漏液爬碱,容量下降,寿命缩短,安全性能变差,而且化成时间较长。对封口的镍氢,电池进行热处理(即热活化),可以对其性能进行改善,尤其是对内压的改善。其本质原因是:
熱處理的過程中,負極中的貯氫合金表面在強堿性電解液的作用下,較快地偏析出大量的鎳原子族即形成富鎳層,鎳原子族均勻分散在其它疏松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或其水合物中,在鎳原子族的催化作用下,過充時正極所産生的氧擴散到負極表面,並與貯氫合金中的氫反應,重新化合成水,改善貯氫合金的消氧機能,降低電池內壓。另外,熱處理時可降低電解液的表面張力,促成電解液的均勻分布,有利于電化學反應的均勻進行。
熱活化的時間、溫度不同對電池性能的影響也不同,時間太短達不到預期效果;時間太長則浪費時間,效率太低。溫度太低反應速度過慢,溫度太高可能會導致電池短路,極片膨脹厲害,影響電池性能。一般以50-80℃爲宜,2-8小時比較合適。
电活化过程初期,首先发生的反应是CoO+OH-=CoOOH此反应为不可逆反应,由此使得正极片的导电性大大增强(因Ni(OH)2基本不导电而且NiOOH的导电性也较差),从而降低电池的内阻和充电电压,提高充电效率和放电容量。因此可以让负极预先充电,具有充电储备。而后期的电活化只是对电极进行充放电即 Ni(OH)2与NiOOH之间来回转化,通过这种来回转化(晶型转换),在极片表面不断产生新鲜表面,使得电化学不断反应进行下去。在后期的电活化中,只要电池电压不低于0.8V,钻就不参与反应。为提高化成效率,一般以三个充/放电循环为好,充/放电电流应由小逐渐变大为佳。
上一篇: 鎳氫電池过充有什么危害?
下一篇: 鎳氫電池的工作原理